發(fā)布時間:2015-11-24 作者:益聯(lián) 來源:益聯(lián)醫(yī)學(xué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益聯(lián)醫(yī)學(xué)“心肺復(fù)蘇模擬人”提供心肺復(fù)蘇(CPR)的操作流程練習(xí)和考核,遵循美國心臟協(xié)會2010指南,其系統(tǒng)核心模塊由應(yīng)用軟件、全身人體模型組成,為社會心肺復(fù)蘇培訓(xùn)機構(gòu)的師資培訓(xùn)及學(xué)院普及培訓(xùn)與醫(yī)學(xué)院校、醫(yī)療衛(wèi)生系統(tǒng)培訓(xùn)使用的新一代產(chǎn)品。方便管理層對學(xué)院信息個管理,提供了使用、有效、數(shù)據(jù)詳實的教學(xué)培訓(xùn)工具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操作項目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操作內(nèi)容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標準分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分標準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扣分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得分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一、操作目的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徒手操作恢復(fù)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環(huán)、自主呼吸和意識,搶救突然、意外死亡的患者。(口述)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無目的扣5分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二、評估患者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、判斷意識:輕拍患者面頰或肩部,并在患者耳邊大聲呼喚。(注意頸部保護,確認患者意識喪失。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、判斷患者頸動脈搏動:觸摸部位為氣管兩側(cè)2-3cm,胸鎖乳突肌前緣凹陷處,或觸脈搏持續(xù)不超過10秒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操作要點: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實施要點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著裝整潔,戴掛表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項不符合要求扣0.5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2.用物:長木板(說明即可)、治療盤內(nèi)放:手電筒;彎盤內(nèi)放:清潔紗布2塊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缺一項扣0.5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3.操作步驟: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計時開始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)快速判斷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1)意識:輕拍患者面頰或肩部,并在患者耳邊大聲呼喚。(注意頸部保護,確認患者意識喪失。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2)觸頸動脈搏動:觸摸部位為氣管兩側(cè)2-3cm,胸鎖乳突肌前緣凹陷處,或觸脈搏持續(xù)不超過10秒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)呼救并記住時間:大聲呼叫他人通知醫(yī)生或撥打“120”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拍打部位不正確扣0.5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頸動脈部位不正確扣2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項不符合要求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呼叫或未記錄時間各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顛倒一處扣1分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)擺放體位:去枕仰臥于硬板床或地上,松解病人衣領(lǐng)口、領(lǐng)帶、圍巾及腰帶(在軟床上,病人背下墊長木板或仰臥于地上)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)胸外心臟按壓術(shù)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1)術(shù)者體位:搶救者跪于或站在患者一側(cè)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2)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壓部位,即胸骨中、下1/3交界處在胸骨中線與兩乳頭連線的相交處;另一手以拇指根部為軸心疊于下掌之背上,手指翹起不接觸胸壁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3)雙肘關(guān)節(jié)伸直,依靠操作者的體重、肘及臂力,有節(jié)奏地垂直施加壓力,使胸骨下陷至少5cm(成人),兒童、嬰兒至少下壓胸部前后徑的1/3,兒童至少5cm,嬰兒4cm,然后迅速放松,解除壓力,使胸骨自然復(fù)位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4)按壓頻率:每分鐘至少100次以上,按壓與放松時間之比為1:2,放松時手掌根不離開胸壁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去枕扣5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壓部位不正確扣5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口述臥硬板床或平躺地面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找部位手法不正確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雙手不平行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雙肘未伸直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壓一次無效扣2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手掌離開按壓部位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壓幅度不夠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速率不合乎要求扣2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項不符合要求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觀察面色每次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捫及頸動脈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顛倒一處扣1分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三、實施要點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)打開氣道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1)清除口腔、氣道內(nèi)分泌物或異物,有義齒者應(yīng)取下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2)開放氣道方法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一:仰頭提頦法(演練時)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搶救者一手的小魚際置于患者前額,用力向后壓使其頭部后仰,另一手示指、中指置于患者的下頜骨下方,將頦部向前上抬起。(注意手指不要壓向頦下軟組織深處,以免阻塞氣道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二:仰頭抬頸法(知曉)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搶救者一手抬起患者頸部,另一手以小魚際部位置于患者前額,使其頭后仰,頸部上托。(頭、頸部損傷患者禁用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三:雙下頜上提法(知曉)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搶救者雙肘置患者頭部兩側(cè),雙手示、中、無名指放在患者下頜角后方,向上或向后抬起下頜。(患者頭保持正中位,不能是頭后仰,不可左右扭動;適用于懷疑有頸部損傷患者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)人工呼吸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一:口對口人工呼吸法(演練時)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1)在患者口鼻部蓋一單層紗布或隔離膜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2)搶救者用保持患者頭后仰的拇指和示指捏住患者鼻孔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3)深吸一口氣,屏氣,雙唇包住患者口部(不留空隙),用力吹氣,使胸廓擴張(首次吹氣以連吹兩口為宜,維持肺泡通氣和氧合作用)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4)吹氣畢,松開捏鼻孔的手,搶救者頭稍抬起,側(cè)轉(zhuǎn)換氣,同時注意觀察胸廓復(fù)原情況;頻率:每6~8秒1次呼吸(每分鐘8~10次呼吸)。在置入高級氣道之前,按壓與通氣比率為30:2.(每次吹起時間不超過2秒;有效指標:患者胸部起伏,且呼氣時聽到或感到有氣體逸出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二:口對鼻人工呼吸法(知曉)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1)用仰頭抬頦法,同時搶救者用舉頦的手將患者口唇閉緊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2)深吸一口氣,雙唇包住患者鼻部吹氣,吹氣的方法同上。(用于口腔嚴重損傷或牙關(guān)緊閉患者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三: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(知曉)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搶救者雙唇包住患者口鼻部吹氣,20次/分鐘。(適用于嬰幼兒,吹氣時間要短,均勻緩緩吹氣,防止氣體進入胃部,引起胃膨脹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若使用戴面罩的簡易呼吸器,面罩緊緊扣住口鼻部,均速擠壓兩次。)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清除口鼻分泌物扣2分清除分泌物不到位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檢查義齒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必須有檢查動作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項不符合要求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暢通氣道的手法不正確扣2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頭后仰達不到要求扣2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蓋紗布或紗布過厚各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捏緊鼻孔每次扣3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松開鼻孔每次扣3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氣無效一次扣2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手法不正確1次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項不符合要求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觀察胸廓起伏每次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顛倒一處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)按同樣方法再次胸外按壓30次。不間斷(30:2=按壓:吹氣),反復(fù)循環(huán)5次。(按要求需5個循環(huán)不間斷,考試可縮為2個循環(huán)后判斷)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)按壓結(jié)束再吹2口氣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)判斷有效指征:(1)能捫及大動脈(股、頸動脈)搏動,血壓維持在60mmHg以上;(2)口唇、面色、甲床等顏色由發(fā)紺轉(zhuǎn)為紅潤;(3)室顫波由細小變?yōu)榇执螅踔粱謴?fù)竇性心律;(4)瞳孔隨之縮小,有時可有對光反應(yīng);(5)呼吸逐漸恢復(fù);(6)昏迷變淺,出現(xiàn)反射或掙扎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)口述復(fù)蘇成功。操作完成后將患者頭偏向一側(cè),進入下一步的生命支持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效指征口述錯誤一處扣1分,漏一處扣1分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扣分標準同前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.操作速度:完成時間限3分鐘以內(nèi)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超過3分鐘不再繼續(xù)操作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四、注意事項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患者仰臥,爭分奪秒就地搶救在發(fā)現(xiàn)無呼吸或不正常呼吸的心跳驟停的成人患者,應(yīng)立即啟動緊急救護系統(tǒng),馬上做單純CPR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按壓部位要準確,用力合適,以防止胸骨、肋骨壓折。嚴禁按壓胸骨角、劍突下及左右胸部。按壓力要適度,過輕達不到效果,過重易造成肋骨骨折、血氣胸、甚至肝脾破裂等。按壓深度成人和兒童至少5cm,嬰兒4cm,兒童和嬰兒至少為胸部前后徑的三分之一,并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回彈。姿勢要正確,注意兩臂伸直,兩肘關(guān)節(jié)固定不動,雙肩位于雙手的正上方。為避免心臟按壓時嘔吐物逆流至氣管,患者頭部應(yīng)適當放低并略偏向一側(cè)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清除口咽分泌物、異物,保持氣道通暢。人工呼吸頻率為8~10次/分,避免過度通氣。與胸外按壓不同步,每次呼吸超過1秒,應(yīng)有明顯的胸廓隆起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.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同時進行,所有年齡段的單人施救按壓與呼吸比為30:2;雙人施救:成人30:2,兒童和嬰兒15:2,新生兒3:1(如果考慮是心臟源性心搏驟停,為15:2);按壓間斷不超過10秒,檢查脈搏不應(yīng)超過10秒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條不完整或錯誤一處扣1分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五、綜合質(zhì)量評分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5分;B4分;C3分;D2分;E1分;F0分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來源:http://www.hnsleep.net/news/n152.html  |